位于游仙區的綿陽五里梁科技創新孵化園項目建設加速推進(視覺綿陽資料圖片)
為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產業強市的決策部署,推動全市各類產業園區進一步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堅定以園區為載體做強做大工業,前不久,綿陽市“園區提質”“企業滿園”領導小組印發《關于推動園區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對綿陽12個工業園區的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和調整。
園區是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主引擎。《指導意見》為綿陽未來園區高質量發展定下什么樣的目標?各個園區將發展哪些主導產業、特色產業?近日,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解讀。
錨定目標
到2025年,園區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產值占比超過85%
2021年,全市12個工業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2867.67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91.86%。
成績固然令人欣喜,但也要清晰看到,園區還存在整體實力不強、主導產業不突出、發展質效不高等短板。
如何讓各個園區找準特色路徑、發揮優勢、補齊短板,成為引領綿陽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主引擎?
數易其稿的《指導意見》應運而生。“根據市委、市政府開展‘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的決策部署,我們對全市12個園區產業布局進行重新梳理定位,經過前期園區現場調研摸底、專題座談討論、征求縣(市、區)、園區和市級有關部門意見后草擬《指導意見(初稿)》。”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最終審議后正式印發。
《指導意見》明確,通過大力實施“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加快構建主導產業突出、特色產業鮮明、專業分工合理、配套功能完善、管理運營高效的園區發展格局,進一步強化園區在全市高質量發展中的主引擎、主戰場、主載體功能作用。
“精準定位、突出特色,突出重點、集聚強鏈,健全機制、精準調控”,是該《指導意見》提出的基本原則。該負責人表示,統籌考慮全市及各縣(市、區)、園區產業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條件,聚焦產業細分領域,突出差異化發展,精準定位園區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推動園區產業向“專精特優”方向發展,推動優勢資源和優質企業向符合產業布局要求的園區集聚,打造具有全國全省影響力的特色產業集聚區。
定下總體目標,為園區高質量發展繪出“路線圖”。按照國家級園區不超過“三主兩特”、省市園區不超過“兩主兩特”的產業定位要求,加快完善優化園區產業布局的工作機制和政策,到2025年,全市工業園區經濟總量大幅躍升,園區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產值占比超過85%,全面形成產業分工更加明晰、協作配套更加高效、產業鏈更加完善、集群集聚效應更加凸顯的園區產業空間格局。
劃定任務
傳統產業、優勢產業、新興產業任務齊頭并進
產業成為優化園區布局的重要因素。《指導意見》聚焦傳統產業、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劃定重點任務。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方面,《指導意見》明確聚焦存量企業,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行動,促進產品升級改造、技術迭代更新、工藝優化提升。支持重點企業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導向,引領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發展。
集聚壯大優勢產業方面,將圍繞主導產業、特色產業,著力打造“鎮園之寶”,強化龍頭牽引,聚焦關鍵環節補鏈延鏈強鏈,形成以“鏈主”企業為中心、大中小企業梯次發展、集群發展的產業生態體系。
前瞻布局新興產業方面,將聚焦科技前沿和未來賽道,加大在生物醫藥、新材料、機器人等新技術新領域的布局力度,催生和培育引領未來綿陽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新賽道、新增長極。
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關鍵在“干”。《指導意見》還提出,建立實施機制、完善政策措施、強化要素保障等保障措施。
該負責人透露,將通過完善制度、出臺政策、細化措施、督促指導、資金支持等方式,增強各縣(市、區)、園區集中發展主導產業的定力,優先保障符合產業布局項目用地和能源等要素,助推“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
產業布局
◆綿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主導產業:新型顯示及半導體產業、高端裝備產業、新能源產業;
特色產業:智能終端產業、磁性材料及應用產業。
◆綿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主導產業:智能終端產業、精細化工產業、智能裝備產業;
特色產業: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電子元器件產業。
◆江油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主導產業: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關鍵電子材料產業;
特色產業:高性能復合材料產業、綠色節能材料產業。
◆游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主導產業:新型功能材料產業、物聯網設備產業;
特色產業:核技術應用產業、激光技術應用產業。
◆安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主導產業: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物聯網產業;
特色產業:現代中藥產業、新材料產業。
◆綿陽工業園區(科技城新區直管區)
主導產業:軟件與信息服務業、新一代通信產業;
特色產業:軍工電子裝備產業、科技服務業。
◆三臺工業園區
主導產業:紡織鞋服產業、健康食品產業;
特色產業:新能源電池產業。
◆北川經濟開發區
主導產業:通用航空產業;
特色產業:綠色食品產業。
◆梓潼經濟開發區
主導產業:健康食品產業、生物醫藥產業;
特色產業:根據產業發展情況適時明確。
◆鹽亭經濟開發區
主導產業:天然氣化工產業、化學藥與原料藥制造產業;
特色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
◆臨港經濟發展區
主導產業:新型顯示產業、汽車電子產業;
特色產業:新能源產業、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產業。
◆金家林總部經濟試驗區
主導產業:信息通信產業;
特色產業:人工智能產業、衛星應用產業。
綿陽12個市級以上工業園區名片
綿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面積:建成區面積3337公頃
產值:今年一季度,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87.96億元
企業:園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6家,有京東方、華爾科技、重汽綿卡、理想新晨、維諦技術、長虹杰創等龍頭企業
項目:2022年,實施省市重點項目22個,總投資232.48億元
江油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面積:建成區面積1916公頃
產值:今年一季度,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37.63億元
企業:園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7戶,有攀長鋼、六合特材、蜀玉實業、融通高科、天宜上佳等龍頭企業
項目:2022年實施省市重點項目9個,總投資67.92億元
安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面積:建成區面積780公頃
產值:今年一季度,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98.18億元
企業:園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8家,有好醫生藥業、愛聯科技、愛創科技、銀河集團等龍頭企業
項目:2022年,實施市重點項目10個,總投資87億元
三臺工業園區
面積:建成區面積1260公頃
產值:今年一季度,實現工業總產值38.21億元
企業:園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0家,有佳聯佳禧、鴻星爾克、臺沃科技、上海梅林、鐵騎力士等龍頭企業
項目:2022年,實施省市重點項目15個,總投資246.8億元
梓潼經濟開發區
面積:建成區面積358公頃
產值:今年一季度,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21.88億元
企業:園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9家,有福欣食品、圣迪樂村生態食品、正大集團、華西動物藥業、三香匯生物科技、惠泉生物科技等龍頭企業
項目:2022年,實施省市重點項目4個,總投資13.02億元
臨港經濟發展區
面積:建成區面積365公頃
產值:今年一季度,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72.6億元
企業:園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家,有惠科光電、富臨精工等龍頭企業
項目:2022年,實施省市重點項目12個,總投資260.47億元
綿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面積:建成區面積2500公頃
產值:今年一季度,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56.84億元
企業:園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8家,有長虹空調、海立電器、利爾化學、美豐科技、虹科創新、東材新材料、華豐科技、瑞可達等龍頭企業
項目:2022年,實施省市重點項目19個,總投資128.57億元
游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面積:建成區面積1410公頃
產值:今年一季度,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11.8億元
企業:園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7家,有東材科技、興事發集團、移柯通信、特銳祥科技等龍頭企業
項目:2022年,實施省市重點項目19個,總投資126.82億元
綿陽工業園區(科技城新區直管區)
面積:建成區面積757.73公頃
產值:今年一季度,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9.33億元
企業:園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4家,有九洲集團、九州電子等龍頭企業
項目:2022年,實施省市重點項目11個,總投資147.14億元
北川經濟開發區
面積:建成區面積428公頃
產值:今年一季度,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5.6億元
企業:園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1家,有泛美航空、特飛科技、天訊新材料、晟氏健康、四川康養健等重點企業
項目:2022年,實施市重點項目1個,總投資6.5億元
鹽亭經濟開發區
面積:建成區面積1000公頃
產值:今年一季度,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6.99億元
企業:園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1家,有威斯卡特、迪澳藥業、建豐林業、能投盈基等龍頭企業
項目:2022年,實施省市重點項目5個,總投資31.9億元
金家林總部經濟試驗區
面積:建成區面積950公頃
產值: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9.5億元
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43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4家,有天儀衛星、硅基智能、科大訊飛、永貴科技、華拓科技等一大批頭部企業
項目:2022年,實施省市重點項目22個,總投資272.2億元
(綿報融媒記者 黃小芹)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