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近日,位于高新區的新型顯示產業園A區項目建設現場,一棟棟現代化標準廠房和定制廠房拔地而起,數百名施工人員正忙著進行水電、消防、門窗安裝等施工,一片繁忙景象。“部分工程24小時施工作業,加班加點搶工期,目前已完成施工總進度的近80%。”該項目施工方有關負責人介紹。這個總投資13.7億元的省重點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8億元左右,建成投運后,將為入駐企業提供孵化、研發生產和配套服務等,進一步完善新型顯示產業鏈。
眼下,綿陽的重點項目建設一線趕著節節升高的氣溫,一派火熱,一個個項目工地上,塔吊長臂揮舞,車輛來回穿梭,焊接聲、切割聲、錘打聲與機器轟鳴聲,正奏響項目建設的“奮進曲”。
綿陽以重大項目有效拉動投資,成為穩住經濟大盤的有力抓手。今年以來,中央、省、市出臺了抓項目促投資穩增長系列政策措施,我市提前謀劃“定目標”,抓早動快“強落實”,緊盯關鍵“出實招”,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1-5月,全市338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47.2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53.1%,快于時間進度11.4個百分點。
重點項目是穩投資、促增長的“牛鼻子”,項目前期工作很關鍵。為做好今年計劃新開工重點項目前期工作,市發改委為每個項目編制前期要件辦理責任清單,并分解落實到有關地區和市直部門,每月調度通報,實行銷號管理。隨后,出臺《綿陽市省市重點項目和加快前期工作重點項目服務工作制度》,強化項目分層分類服務,明確責任單位工作要求,規范問題收集、分類處理、現場辦公、臺賬管理等項目服務工作流程,有力有序推進項目。
政策利好釋放,是重點項目建設進度提速的重要助力。我市印發《2022年一季度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激勵政策措施》,出臺10條政策措施,拿出3500萬元專項資金獎勵提前開工項目業主和穩投資成效明顯的地區,涪城區、游仙區、三臺縣等地出臺《2022年一季度“抓項目、促生產、穩增長”激勵措施》,在重點項目、投資運行、企業擴產、促進消費等方面設立6000萬元激勵資金。
目前,市發改委會同相關部門已按規則提出激勵分配建議,近期將給相關地區、相關企業(項目業主)兌現激勵資金。
在“真金白銀”政策措施激勵下,在市縣(區)聯動強力推進下,吹響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的號角。1至5月,我市計劃新開工省市重點項目已開工82個,開工率65.1%。35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14.61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61.3%;303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32.6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49.8%。
對標國務院“穩經濟33條”和省“穩經濟30條”,我市逐條逐項吃透政策、用好政策,根據我市情況制定落實國省政策的“綿陽方案”,搶抓機遇,乘勢而上。
一方面,根據市項目謀劃工作專班,重點抓好新型基礎設施、新能源項目以及交通基礎設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9大領域項目的謀劃、儲備、包裝,積極做好對上爭取,力爭更多項目納入國家、省“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大盤子。
另一方面,強化項目要素保障,對納入國家相關規劃的重大項目,千方百計爭取國省在項目用地、用能、資金予以保障,對省市重點項目,全力保障用地、用能、資金等需求。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市發改委正在牽頭編制全市穩增長相關政策措施,將在產業發展支持、投資消費激勵、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等方面推出支持政策。
“在強化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的基礎上,我們將做深做實做細項目前期工作,持續用好‘周監測、月調度、季盤點’工作機制,加強投資目標監測調度。”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將定期通報重點推進項目和投資運行情況“紅黑榜”,“駿馬項目”“蝸牛項目”等,加快形成全市項目投資工作比學趕超濃厚氛圍,推動全市經濟穩增長。 (綿報融媒記者 黃小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