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企業加速 為院所助力 為高校賦能
綿陽首批科技助理打通創新供需“兩端”
綿陽新聞網訊 3月初,在來自綿陽市中心醫院的科技助理葉菁舟的積極“牽線”下,中廣核同位素科技(綿陽)有限公司與綿陽市中心醫院“兩位新朋友”終于面對面坐在一起暢聊發展。
“神往已久”但苦于無機會“深交”,這樣的現象隨著科技助理的到來,開始“破冰”。“我們一直希望能與中廣核同位素科技(綿陽)有限公司開展深入交流、尋求合作,沒想到我們的科技助理上任還不到20天,就讓我們坐在了一起。”市中心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何梅感嘆道。
一場場火熱對接的背后源于綿陽市從創新體制機制入手,與在綿科研院所、高校、企業“聯姻”,遴選科技助理,促進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事業單位交流合作,打通創新供需“兩端”,探尋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上崗一個月以來,首批科技助理火速走向科技創新一線,聚焦綿陽科研和市場“兩張皮”、“大科技小產業”、企業創新動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創新發展體制機制不活等問題“把脈問診”。
翻開綿陽首批科技助理的工作日志,工作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立足綿陽科技創新工作,圍繞研發創新、科技服務、成果轉化等方面需求,打包合并“同類項”,精準匹配創新資源及發展要素,分類開展系列特色服務,打通聯系服務企業的“最后一公里”,以科技服務的“加法”換創新發展的“乘法”……
真抓實干、狠抓落實,打造集聚各類科技創新要素的“強磁場”,已成為首批科技助理的共識。
正如科技助理朱曉宇所說,“工作一個多月,我們日小結、周總結,一步一個腳印熟悉、思考科技助理這個全新角色的使命。我們現在做的工作,總結起來就是為企業加速,為院所助力,為高校賦能。”
走訪在一線,綿陽首批22名科技助理深入企業生產線、研發車間,與企業負責人和科研人員進行交流,全面了解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工作的真實情況,準確把握企業科技創新的脈搏,為精準服務企業提供資料支撐。
市科技局局長趙琳表示,“通過提前發放摸底調查表、電話訪談、實地走訪,深入了解了綿陽高新技術企業的需求,對應派出科技助理‘牽線搭橋’,為企業在科研項目、運營管理、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等方面提供技術交流與指導。”
服務在一線,綿陽首批22名科技助理利用自身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線上+線下”為縣(市、區)、園區科技管理部門以及服務對象,就高企發展等工作,開展培訓交流活動10余場,幫助企業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積極宣講政策,重點突出國、省、市支持科技創新相關政策的宣講,發揮政策對科技創新的引導激勵作用,進一步調動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工作的積極性。
解決問題在一線。四川俊文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牡丹產業化發展、深層次研發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在產品核心技術攻關等問題上犯了難。基于此,科技助理田勇和楊帆圍繞俊文生態農業科技公司在研發方面存在的短板開展工作,與企業的技術團隊一起商討解決方案,申請利用派出單位的實驗設備幫助企業進行產品研發,促成企業與綿陽市中心醫院等單位的深度合作,充分發揮資源整合的最大效益。
“首批”既意味著是“首選”,也意味著要打好“首仗”。“借力‘最強大腦’,聚力解決創新發展體制機制不活的問題,依托科技助理,深入挖掘全市在綿院所、高校、企業科技成果以及技術需求,實施雙向對接牽手、揭榜掛帥。”趙琳表示,目前22名科技助理制定并向629家重點創新企業發放需求調查表,現已收集到500余家反饋意見,經過逐一梳理,已陸續分批次開展實地對接超過70家。(綿報融媒記者 郭若雪 黃小芹)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