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日前,省大數據中心發布《四川數據開放指數報告(2021年)》,該《報告》圍繞平臺建設、數據發布、安全保障、數據利用和管理評價五個維度對我省2021年公共數據開放工作進行了全面評估。評估結果顯示,綿陽總分排名全省第二,僅次于成都。
市政務服務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加快推動公共數據開放,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既是推進公共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應用,最大程度釋放政府數據紅利的重要基礎,也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完善社會治理和提升政府服務能力的有力支撐。通過發布《四川數據開放指數報告》,對各地數據開放情況進行監測和評估,旨在發現短板,以評促建,進一步提升我省公共數據開放能力和水平。
對標全國、全省先進。綿陽以“需求導向、統一標準、便捷高效、安全可控”為基本原則,探索研究分級分類模式,建立健全風險評估和安全保障機制,提升開放數據治理和利用水平,推進多元主體合作交流,營造良好數據開放社會氛圍,釋放公共數據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2021年,綿陽圍繞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建設、系統應用對接、“一件事一次辦”、“證照應用”等方面重點工作,突出疫情防控、衛生健康、交通出行、文化教育、信用服務、普惠金融、商業服務7個領域的創新引領,促進政務數據與行業數據的融合應用,打造一批經濟價值較高、社會價值顯著的政企數據融合示范應用項目,釋放公共數據價值,助力綿陽科技城建設。
在具體工作開展中,綿陽著力開展信息資源對標提質行動,持續優化數據目錄,動態發布本行業、本部門政務數據資源目錄,組織掛接相關數據資源并按周期完成更新,逐步擴大政務服務數據梳理涉及事項范圍、內容深度、數據類型;繼續提升數據質量,定期對本單位的數據資源名稱、文件格式、接口服務、字段描述、隱私保護等內容進行規范化處理,杜絕數據碎片化、低容量、空記錄、接口文檔不規范等問題;開展共享及開放應用擴展行動,針對公安、司法、民政、人社、市場監管等專網非涉密業務系統,逐步開展服務器的云遷移工作,對于確實因行業要求必須使用專網的,通過網絡安全設備實現與電子政務外網服務器聯通;加強跨部門資源協同溝通力度,提高部門共享交換意識,協助開展數據供需對接,實現數據資源的可用性、有效性,提升數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充分利用共享交換平臺上現有數據資源,推進教育、就業、社保、醫藥衛生、住房、交通等全領域政務服務應用深度開發,推出更多便民化、特色化業務協同服務。開展重點領域數據開放行動,結合社會集中需求、全市重點工作,解決痛點難點問題等方面因素,重點推進疫情防控、衛生健康、交通出行、文化教育、信用服務、普惠金融、商業服務7個領域政務服務數據開放。
該負責人表示,2022年,綿陽將繼續提高政務數據開放共享統籌協調能力,通過建設綿陽市政務大數據平臺,提升政務數據治理能力;建立政務數據資源目錄管理體系,理順數據關系;推進數據開放共享清單管理,完成全市政務數據共享開放目標任務,進一步發揮政務數據在推動經濟發展、服務企業和人民群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為數字政府建設和政府現代化治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撐。(綿報融媒記者 謝艷)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