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水安州美麗花城(杜康攝)
桑棗鎮齊心村至雎水鎮楓香村聯網路
學前教育欣欣向榮
安州區秀水鎮高標準農田內,村民們喜捧水稻慶祝豐收 (張敏攝)
愛聯科技生產線(唐巍攝)
羅浮山漂流
中南高科
十年,一段砥礪奮進的發展歷程。十年,一張滿載碩果的惠民答卷。
十年來,安州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感恩奮進、篤定實干,改革開放有力推進,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民生福祉不斷增進,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黨風政風民風昂揚向上,全力推動全省經濟生態強區建設取得新成效。
據統計,2022年上半年安州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5.86億元,相比2012年上半年的39.47億元,增加了66.3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12年上半年的18.11億元增加到2022年上半年的50.56億元,增長近3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上半年的10399元增長至2146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上半年的4155元增長至10857元……
近年來,安州區先后獲得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信訪工作“三無”區、全省縣域經濟發展進步區、全省鄉村振興先進區、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區、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等國、省殊榮。
一個個精準的數據,一項項傲人的稱號,檢閱了安州廣大黨員干部的初心使命。作為綿陽最年輕的市轄區,濱水安州,美麗花城,正以嶄新姿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
□綿報融媒記者 安崢 圖片除署名外由安州區委宣傳部提供
謀棋有方 把牢方向
“三大板塊”攻堅聚力高質量發展
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科學判斷形勢、發揮優勢、引領態勢。
安州緊鄰綿陽城市中心,區位優勢突出,如何確保在新一輪發展中搶占先機、贏得優勢,高質量建設“全省經濟生態強區”,作為綿陽最年輕的主城區,安州近年來的“三大板塊”全力攻堅給出了響亮的答案。
“作為科技城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州政策疊加效應持續釋放,發展勢能不斷增強,特別是綿阿產業園落地安州,我們的發展支撐更加有力。我們要持續聚焦科技城新區安州片區建設、交通先行戰略、產業發展‘三大板塊’全力攻堅,著力打造‘一極三地一中心’,確保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省經濟生態強區。”安州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安州區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把科技城新區安州片區建設(城市能級提升)、交通先行戰略、產業發展“三大板塊”作為事關安州長遠發展的核心任務,一錘接著一錘敲,一件接著一件抓,加快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著力夯實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
“三大板塊”攻堅行動開展以來,安州正加快打造綿陽城市新中心——92個科技城新區項目陸續實施,總投資122.8億元持續提升城市能級,大力開展城鎮基礎設施補短行動,安州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主城向西、安州向東”的發展態勢更加明顯,城市建設駛入“快車道”。
堅持以“升級、加密、聯網”為主攻方向,新一輪交通攻堅大會戰持續打響——成蘭鐵路安州段已全線貫通,S216綿安第二快速通道、濱河北路等項目加快建設如火如荼,S418線、羅浮山溫泉康養小鎮環線公路、G247線大修等項目陸續建成通車,現代交通體系正在安州大地加速構建。
不斷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加快打造綿陽產業新高地——威馬汽車、中南高科等120個重點工業項目加快推進,全區規上工業企業達到142戶、總數居全市第2,全區規上服務業企業和限上社消零單位分別達到34戶和94戶,持續做強做優溫泉康養和鄉村旅游,建成省三星級農業園區1個、市四星級農業園區2個、市三星級園區1個,實現糧食生產震后“13連增”。
深化改革 釋放活力
“安州模式”讓發展行穩致遠
10月10日,安州區銀河化學各生產線有條不紊地滿負荷生產,位于焙燒二車間的火紅炫窯內,今年公司兩項新技術的運用,讓這里的產能從之前的一天130噸提升至了165噸。
“富氧焙燒和MVR系統兩項技術的成功運用,讓公司生產成本降低了10%,產能提高了近30%。”銀河化學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肖棱介紹。作為如今國內鉻鹽生產的龍頭企業,銀河化學今年上半年全公司利潤指標實現數倍增長,取得歷史最佳業績,在全國鉻鹽的市場占有率超過25%。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銀河化學的改革實踐,是安州全面深化改革,以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州大地處處涌動改革春潮,一項項改革在安州落地生根,為經濟發展的行穩致遠,不斷注入新動能。
近年來,安州不斷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拓展改革廣度、掘進改革深度、提升改革溫度,全面深化改革覆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各方面,形成一套特色鮮明、行之有效的“安州模式”。
十年來,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安州區堅持向創新要動力,向改革要活力,向開放要潛力,持續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動能得到空前釋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實現翻番,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在全市率先突破4億元,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區。
十年來,安州區高質量完成黨政機構改革,區委、區政府工作部門精簡為35個。穩步實施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鄉鎮由18個調整到10個,行政村由230個調整到117個,秀水鎮入選全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統籌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盤活閑置公有資產相關做法得到省委點名表揚。
十年來,安州區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扎實推進,創新設立“辦不成事窗口”、開展“一起來找茬”活動,啟動實施市場主體倍增計劃,完成改革任務279項,累計減稅降費13億元,市場主體增長152%、達到2.47萬余戶,71項改革經驗入選省、市典型案例,1400余項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
十年來,安州對外開放層級不斷拓展,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實現良好開局,累計簽約項目261個,到位國內省外資金348億元、是“十二五”的2.25倍。以開放引增量,大力開展精準化、專業化招商,新簽約項目19個、投資169.2億元,百億級制造業項目1個。特別是投資202億元的威馬汽車項目引進落地,實現了百億級工業產業項目“零”的歷史性突破,為安州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民生為要 枝葉關情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深秋時節寒意更濃。100歲高齡的肖仁秀,趕上了安州養老服務體系快速建設的步伐,住進了位于雎水鎮的全市首個鄉鎮衛生院醫養中心,其樂融融的養老氛圍讓老人心中暖意叢生。
回到鄉村也有大展拳腳的機會、技能培訓讓人輕松就業、環境提質讓市民身心愉悅……
回首過去的十年,安州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抓好鄉村振興、環境保護、改善民生等“大事要事”,確保點上工作有突破、面上工作有提升。近年來,一份份暖心的民生“成績單”相繼出爐,讓人民群眾享有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十年來,安州區制定出臺推動鄉村振興20條“硬措施”,先后投入資金10.95億元,大力開展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行政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分別達到100%和85%,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5%,成功創建全省鄉村振興先進區,建成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9個,建成“美麗四川·宜居鄉村”95個,村集體經濟收入3萬元以上的村占比達93.2%。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全區無一人返貧致貧。
十年來,安州區大力改善生態環境。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全面完成整改,順利通過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甩掉了沉重的環保“包袱”,正在積極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五大工程”,城區空氣質量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嚴格落實“河湖長制”,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率均為100%。扎實抓好土壤污染治理修復,高質量通過全省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示范區驗收。
十年來,安州區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醫保、養保、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就業創業成效明顯,城鎮登記失業率下降至2.68%,獲評全國返鄉創業試點區。教育事業加快發展,圓滿完成學前教育“8050”任務,成功引入綿陽城市學院、東辰國際學校,填補了安州高等教育、民辦義務教育的空白。健康安州建設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醫療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區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甲醫院,安州獲評全省慢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和全省敬老模范區。公共衛生應急體系不斷完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文化惠民工程和精神文明建設深入實施,勵志電影《破門》列入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國產電影名單,桑棗鎮獲評全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體育、養老、殘疾人、融媒體等事業全面進步。特別是通過“限房價、競地價”公開采購商品房等方式,有效解決拆遷安置問題,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十年來,安州區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始終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風險無處不在”的危機感,扎實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加強政府債務風險防控,債務風險等級為“綠色”,位列全省縣域經濟環境評價第二組第一名。落實落細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疫情防控成果進一步鞏固。加快平安安州、法治安州建設,連續4年獲評全省維護社會穩定先進縣,花荄派出所被命名為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花城管家”治理模式入圍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案例。深入實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扎實抓好防汛減災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守住了社會穩定、安全生產、食藥品安全三條底線,全區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星光不問趕路人,歲月不負有心人。帶著沉甸甸的收獲,安州奮勇向前的腳步從未停歇,交出的“答卷”也絕不限于此。安州,將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昂揚的姿態、更務實的舉措,書寫無愧于時代的新篇章,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編輯:李志 校對:郭成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