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革命歷史陳列館內的英烈群雕
上世紀20年代末,四川各地處于反動軍閥統治之下,綿陽也不例外。然而,英勇的中國共產黨人竟然在軍閥統治的國民黨第29軍中秘密建立了黨的組織。
據涪城區委研究黨史的楊劍介紹,1928年成都“2·16”慘案后,共產黨員于禎、楊鶴鳴、鄧耀宗等從成都轉移到三臺、綿陽,他們按照省委的指示,分別打入國民黨第29軍,發展中共黨員和建立黨團組織。于禎、楊鶴鳴在三臺國民黨第29軍政治處發展了宣傳員侯伯英(鹽亭人)、范弘先、羅定中加入中國共產黨,建立了黨小組。鄧耀宗在綿陽考入國民黨第29軍軍事教導團學生隊,發展了第5期學員肖奉階、謝練百、江正川、李少牧等人入黨,8月建立了中共川西北軍人支部,屬中共川西特委領導。這是綿陽地方黨組織最早在國民黨軍隊中建立的黨支部。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劉毅 胥江 文/圖
川西北軍人支部是怎樣建立起來的
1928年2月16日拂曉,四川省反動當局以打死省一中反動校長楊廷銓為由,指揮軍隊包圍了省一中、成都大學、成都師范大學、省立第一師范、志誠法政專科學校等學校,逮捕學生100余人,川西特委宣傳委員袁詩蕘、川西團委書記周尚明等14位同志于當日下午4時被槍殺于成都下連池,造成駭人聽聞的“2·16”慘案。這次事件使成都的革命運動遭受嚴重挫折,成都處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我們黨為了不使黨組織遭受更大損失,決定將身份暴露的黨員和進步同學轉移。
1928年春,駐綿陽的國民黨第29軍川西北屯殖司令部軍事教導團招收第5期學生隊。中共黨組織指示,可以利用軍閥招兵補兵的機會,派積極忠實勇敢的工農和知識分子加入軍隊中,去當兵或利用軍閥辦軍事訓練班、軍官學校的機會派同志去應考以求活動。
按照中共黨組織的安排,經高世華、周渭北介紹入黨的鄧耀宗轉移來綿陽后,經考試被錄取入教導團學生隊。
駐綿陽的軍事教導團學生隊編為兩個隊,約200人。當時招收的都是青年學生,不少是外地來綿陽報考的。學生隊的教育長馬智庵、隊長黃裳吉都比較開明,隊里曾設有政治課程,如三民主義、帝國主義侵略史、各國革命史。鄧耀宗入伍后,經過一段時間仔細觀察,在對學生隊有初步了解后,在隊里組織了“讀書研究會”。參加這個“讀書研究會”的都是鄧耀宗認為思想傾向進步,比較可靠的積極分子,約20人。每逢星期日下午就和進步的同學在綿陽西山觀或南山寺等處學習《新青年》《創造月刊》《洪水》等進步刊物,討論時事,探討救國救民的真理。
為了和上級黨組織取得聯系,鄧耀宗通過徐伯威和成都的段章玉接上了關系。鄧耀宗根據上級黨組織的指示,在教導團學生隊中發展黨員。他首先發展了肖奉階。肖奉階是同期入隊的學員,思想進步,肯鉆研革命理論,工作積極,表現好。經過一段時間考察和談話,即吸收了肖奉階入黨。
學生隊中黨組織建立經過及發展情況
鄧耀宗通過在學生隊組織“讀書研究會”,發現和培養積極分子。在條件成熟時個別吸收新黨員。《中共綿陽市市中區黨史資料匯編》中記載,據軍支黨員回憶,入黨前要填寫一個表,其內容有姓名、性別、年齡、籍貫、學歷、經歷、家庭經濟狀況以及過去參加過什么組織、對革命的認識、介紹人姓名、填表時間等項目。表填好后,個別談話,進行教育,入黨儀式個別舉行。鄧耀宗還發展了同期學員江正川入黨;駐三臺國民黨第29軍轉來組織關系二人,一個是趙正謙,一個是郝明之。
由于黨員人數增加,1928年冬,在教導團學生隊中組建了支部,支書鄧耀宗。支部下,按學生隊的建制,劃分了2個黨小組,即學生隊第一隊為1個黨小組,組長是江正川;第二隊為1個黨小組,組長是汪嘯聲、黃授之。
“這是綿陽地方黨組織最早在國民黨軍隊中建立的支部,也是綿陽縣境內最早建立的黨組織。”楊劍介紹,按照當時黨組織的“同在反革命軍隊中的這組黨員和那組黨員不準自由發生黨的關系,不準自由互相間公開黨員資格”之規定,以小組開展活動,組織間不發生橫的聯系。
軍支隸屬關系的變化及其革命活動情況
最初,軍支直屬成都川西特委領導,聯絡人為方澤。1929年秋,四川省委派巡視員鞠懷安來綿陽指導軍支工作。1930年春,中共潼川特別區委建立后,軍支劃歸潼川特別區委領導,1931年春,改為潼川(三臺)中心縣委領導。
軍支在部隊的主要任務是宣傳革命理論,開展士兵運動,必要時搞武裝暴動,建立革命武裝。
軍支的主要活動,一是組織讀書會。讀書會是秘密的,吸收積極分子參加,主要是學習革命理論,討論時局,傳播革命思想,培養革命骨干,團結學生隊進步同學,開展革命斗爭。二是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經過培養教育,吸收符合入黨條件的同學入黨,不斷壯大黨的力量。三是和國家主義派(青年黨前身)進行積極的斗爭,揭露國家主義派的反動本質,教育學生隊的人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四是反對軍閥混戰。當時四川軍閥割據,各自為擴大勢力范圍而爭奪。1932年劉湘和田頌堯兩軍開戰,軍支開會討論,絕不為軍閥混戰賣命送死,決定在部隊開赴前線時實行兵變。田頌堯駐孝泉待命參戰的三個多連士兵起義,軍支成員趙正謙、郝明之參加了起義。五是開展士兵運動。1929年省委第18號通告,要求各地派黨員到軍閥部隊,組織士兵暴動,建立紅軍部隊。以后又指示加緊士兵工作,發動兵變。軍支提出反對虐待士兵,提倡民主,在士兵中進行發動工作,待時機成熟,實行兵變。六是開展社會宣傳。1929年,國民黨第29軍為紀念討袁護國運動,舉行了“2·2”紀念活動。軍支利用這個紀念活動,開展了社會宣傳,散發和張貼出“打倒軍閥”“反對帝國主義”“擁蘇擁紅”等標語和傳單。當時的標語很小,只有16開紙大,但小巷里到處都張貼有,聲勢很大,在綿陽引起轟動。
軍支黨員畢業分散軍支解體
1929年底,軍事教導團學生隊第5期畢業。畢業后,學員被分為3個師,即1師、2師、5師。江正川被分在1師,駐中壩。陳懷忠分在5師,駐三臺。鄧耀宗畢業分在廣元,在李均陶團當排長。熊發淵、汪嘯聲被分在4師,駐德陽、羅江。李少牧駐什邡。由于軍支成員畢業后四處分散,軍支活動受限,多是獨立作戰,少有集中活動。
1932年10月,孝泉兵變,軍支成員趙正謙、郝明之參加了起義。起義人員組成川西北工農紅軍,向安縣山區挺進。部隊在安縣沸水被打散,趙、郝二同志不幸被捕,慘遭槍殺。軍支鄧耀宗設在綿陽老西門外的協同昌紙鋪通訊點被查封,鄧耀宗在廣元被通緝,后去成都找黨組織。成都當時處于白色恐怖下,軍警到處抓捕槍殺共產黨人,鄧耀宗無法在成都立足,乃潛回富順老家。后來,因叛徒出賣,軍支暴露,4師黨員聞訊全部離開部隊。至此,軍支完全停止了活動。
川西北綿陽軍人支部,是黨處于大革命失敗后低潮時期建立的,為了貧苦人民得解放,他們在白色恐怖下不怕殺頭、不怕坐牢,在國民黨部隊里秘密活動,開展兵運,反對軍閥混戰,試圖武裝暴動,掌握武裝,建立革命根據地。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