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最閃亮的歷史坐標 定位紅色精神高地
——綿陽市主要革命遺址和紀念地一覽
平武
紅軍碑林
平南蘇維埃舊址
北川
紅四方面軍總醫院
沙汀墓園
安州
綿安中心縣委
涪城
南山烈士陵園
鄧稼先雕像
德政耕讀園
綿陽縣解放紀念塔
三臺
張天漢烈士墓園
江油
王右木故居及紀念館
青林口紅軍橋及石刻標語
西山烈士陵園及江油紅軍文物陳列館
紅軍長征勝利紀念碑
梓潼
許州鎮紅軍橋
馬迎紅軍碑
兩彈城
鳳凰山紅軍戰斗遺址
彌江橋紅軍烈士犧牲地
游仙
紅四方面軍長征紀念碑
兩彈一星紅色教育基地
鹽亭
袁詩蕘烈士紀念園
臥龍山戰場遺址
南山烈士陵園
地址:涪城區南塔路
由烈士公墓、烈士紀念館、烈士紀念廣場組成。烈士公墓安葬了67位烈士遺骨,包括綿陽第一批共產黨員唐德政烈士。
鄧稼先雕像
地址:綿陽市人民公園內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制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由于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
德政耕讀園
地址:涪城區豐谷鎮清水村
譚德政1924年考入江油縣龍綿聯立師范學校,積極開展革命宣傳和學生運動。1927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并秘密成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涪波社”。1928年,在綿陽左家巖百池口創辦日新小學,進行革命的啟蒙教育。1932年,成功組織“飛行集會”。1933年9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長。1933年10月,因叛徒出賣而被捕,不久被殺害于忠烈祠。
綿陽縣解放紀念塔
地址:綿陽市人民公園東門南側
綿陽縣解放紀念塔位于綿陽市人民公園東門南側。為紀念綿陽縣解放,1952年綿陽縣人民政府將碑文上原字跡以灰漿覆蓋,成為無字碑。1966年夏,綿陽縣人民委員會在“破四舊”活動中,拆除紀念碑周圍欄桿,鏟沒碑文,將其改建成“綿陽縣解放紀念塔”。綿陽縣解放紀念塔正面鐫刻“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萬歲!”北側鐫刻“無產階級專政萬歲!”東側鐫刻“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萬歲!”西側鐫刻“為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而奮斗!”的標語。
1995年4月,綿陽解放紀念塔被綿陽市委、市政府命名確定為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紅四方面軍長征紀念碑
地址:游仙區東宣飛龍山
位于游仙區東宣飛龍山。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十二師三十四團來到綿陽,駐扎在游仙東宣飛龍山。東宣鄉親們在紅四方面軍的幫助下打土豪、趕惡紳、建立蘇維埃政權。雖然最終38名烈士被反動勢力殺害,但他們為革命獻身的精神卻熠熠生輝。
兩彈一星紅色教育基地
地址:游仙區科學技術館內
老一代科學家和廣大研制人員克服了各種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突破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取得了中華民族為之自豪的偉大成就。1964年10月16日,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導彈核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兩彈一星”精神成為20世紀中國人民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可貴民族精神。
王右木故居及紀念館
地址:江油市武都鎮
王右木,1887年生于今江油市武都鎮,是四川省早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者,更是中國共產黨在四川的黨、團組織創始人。1920年底,他在成都創辦“馬克思讀書會”,吸收廣大有志青年學習《新青年》等進步刊物,為馬克思主義在川傳播開啟先河。
青林口紅軍橋及石刻標語
地址:江油市青林口鎮
1935年4月,紅軍長征途經江油青林口時,為了宣傳黨和紅軍的方針政策,刻寫了大量石刻標語。紅軍撤離后,國民黨還鄉團將女紅軍殺害于合益橋上。新中國成立后,將合益橋改名為紅軍橋。
西山烈士陵園及江油紅軍文物陳列館
地址:江油市西山公園
江油市西山烈士陵園位于江油市西山公園西側山坡,后隨時代變遷,江油地區解放軍烈士、公安戰線烈士、因公犧牲烈士及見義勇為烈士也陸續安葬于此。陵園內綠樹參天、肅穆幽靜,是江油市最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陵園以王銀山將軍墓、杜靈烈士墓為主體,共有陵墓39座。2011年,江油市在西山烈士墓園旁邊修建了江油紅軍文物陳列館,主要展示紅軍1935年在江油的活動情況。
紅軍長征勝利紀念碑
地址:江油市中壩鎮
江油紅軍長征勝利紀念碑位于江油市中壩鎮解放街中路與解放街南路交匯處的環島內,它是當年紅四方面軍長征初期途經江油取得中壩戰役(又名江油戰役)勝利后建立的。
張天漢烈士墓園
地址:三臺縣塔山鎮寶林村
張天漢,三臺縣塔山人。1929年夏,加入黨的外圍組織“涪波社”。在中共三臺北路特支領導下,組織柳池鄉的鹽工、農民開展奪取諸行斗秤斗爭并取得勝利,創辦了黨的活動據點愛智小學。1931年6月回到三臺柳池,和黨組織取得聯系,由劉克諧介紹,經三臺中心縣委書記鞠懷安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即開始整理舊有群眾組織,7月重建中共三臺北區區委,任書記。在張天漢領導下,北路黨、團、群眾組織不斷發展壯大,使方圓六七十公里的地方成為“赤區”。
袁詩蕘烈士紀念園
地址:鹽亭縣岐伯鎮龍顧村
袁詩蕘烈士是四川馬克思主義宣傳鼓動家,在四川黨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袁詩蕘是鹽亭革命武裝斗爭領導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馬列主義的傳播,先后創辦了鹽亭初中和鹽亭師范學校,曾擔任鹽亭教育局長和中共川西特委委員兼宣傳部長。1928年初,袁詩蕘被國民黨軍閥殺害于成都,年僅30歲。
臥龍山戰場遺址
地址:鹽亭縣岐伯鎮茶亭境內
1935年3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渡過嘉陵江后,主力一部分從劍南、王河、元山向梓潼的馬迎、大安直抵縣城。為順利西進,先遣部隊在元山分出一小隊,并先后在分水、石牛成立蘇維埃紅色政權——農協會。4月25日,紅軍小隊一行9人在臥龍山村遭到數倍敵人突襲。激戰中,馬連長為掩護戰友犧牲。為紀念紅軍的英勇事跡,后人在臥龍山上建紅軍亭,塑馬連長像等紀念。
綿安中心縣委
地址:安州區曉壩鎮關心村5組
綿安中心縣委遺址位于安州區曉壩鎮關心村五組。綿竹安縣中心縣委簡稱綿安中心縣委?,F遺址處立有一塊石碑,石碑正面刻有“綿安中心縣委遺址”字樣,石碑背面刻有綿安中心縣委當年的活動內容。
紅四方面軍總醫院
地址:北川羌族自治縣馬槽鄉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西出北川峽谷時,打響了千佛山戰役。紅軍和北川人民與敵人展開了浴血奮戰,幾乎每天都有成百上千戰士受傷,紅四方面軍就將北川縣馬槽鄉的邱家大院作為紅四方面軍臨時總醫院。
沙汀墓園
地址:北川永昌鎮安昌河畔
沙汀,安縣安昌鎮(今北川永昌鎮)人。1927年春,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夏,轉為中共黨員,建立安縣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安縣特支。1928年,成都發生“二·一六”慘案,沙汀的上級周尚明犧牲后,他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系,回到家鄉繼續革命。1930年,沙汀步入文壇,加入左聯。
紅軍碑林
地址:平武縣北山公園
1935年4月,徐向前率領的紅四方面軍經過平武,廣泛發動群眾,建立了中共平南縣委、縣蘇維埃政權,播下了革命火種。紅軍離開后,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喚起工農大眾革命的政治標語,這些標語多半刻在舊石碑上,都是珍貴的革命文物。
平南蘇維埃舊址
地址:平武縣平通羌族鄉
1935年4月30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將原建于北川桂溪的中共平南縣委和平南縣蘇維埃搬遷于平南。此地是紅30軍和平南縣委、平南縣蘇維埃經常召開重要軍事會議和培訓地方干部的地方。隨著根據地的建立、鞏固和發展,各級黨組織、蘇維埃政府和紅軍大力發動群眾,還成立了工會、共青團、游擊隊、女工農婦會、少先隊和兒童團等組織,工作十分活躍,對志愿革命戰爭,鞏固和發展赤區起了重要作用。
許州鎮紅軍橋
地址:梓潼縣許州鎮
1935年,紅軍在梓潼境內建立各級蘇維埃政權163處,全縣有7000多人參加紅軍,其中大部分在長征中犧牲。紅軍駐扎在許州期間,廣泛發動群眾,宣傳政治主張,建立縣蘇維埃政權,在場鎮拱橋復興橋兩側護欄石板上鏨刻革命標語。解放后復興橋更名為紅軍橋。
馬迎紅軍碑
地址:梓潼縣馬迎場
梓潼馬迎紅軍碑及烈士墓位于馬迎場。1935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第四軍進入馬迎,建立馬迎鄉蘇維埃政府后,在發動群眾“打土豪、分浮財”的同時,又組建石工隊,在境內山崖或石碑上雕刻革命標語。1950年當地群眾立碑于顯要位置,告誡人們不要忘記革命傳統。
兩彈城
地址:梓潼縣長卿山西麓
1965年8月三線建設時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內遷梓潼,在此相繼完成原子彈、氫彈的設計方案,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舊址被稱為“兩彈城”。
鳳凰山紅軍戰斗遺址
地址:梓潼縣文昌鎮三星村鳳凰山
鳳凰山紅軍戰斗遺址位于梓潼縣文昌鎮三星村北側大約一公里外的鳳凰山。1935年4月5日下午敵軍開始攻打鳳凰山的紅軍。鳳凰山戰斗,以紅軍的光榮勝利、敵軍徹底失敗告終。至今,紅軍戰斗時修筑的戰壕還依稀可見。
彌江橋紅軍烈士犧牲地
地址:梓潼縣彌江橋
位于梓潼縣大新鄉彌江村的彌江寺西側100米。1935年紅四方面軍北上之后,國民黨“保鄉團”在彌江橋附近殺害了當地8位蘇維埃政權領導。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劉毅 胥江 整理)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