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我市堅持“科學規劃、嚴格保護、規范管理、合理利用”原則,扎實抓好“兩彈城”舊址保護利用管理工作。
站高謀遠,科學編織規劃。我市劃定保護紅線,落實文物保護政策,制定了“兩彈城”舊址紅色資源保護規劃,將“兩彈城”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工作納入當地城鄉建設發展規劃,明確指導思想、目標任務、保護利用范圍、任務及保障等5大類10小項工作內容。
壓實責任,形成工作合力。在成立“兩彈城”舊址保護利用和文物資料收集整理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下設管理規劃、文物修繕、歷史文物征集和文獻資料整理4個工作組,統籌抓好保護利用管理。同時,整合有關部門職責職能和資源力量,組建“專班”管理機構,依法依規、優質高效進行修繕、資料征集和文化研究,進一步明確地方主要領導帶頭抓、親自抓。
細化措施,精心組織實施。按照“結合實際、分級分類”原則,明確危險建筑搶救性修繕,重點文物修舊如舊,極不協調非文物設施予以拆除,符合利用條件的科學開發等要求。目前,已運用聲光電等現代科學技術完成展示項目4個;成立以兩彈研制親歷者、地方文化專家、黨史文史專家等人員組成的紅色資源挖掘整理隊伍3支,收集整理文獻資料100余份、歷史文物20余個,挖掘紅色資源2處;成立對上爭取專班2個,對接國家相關部委,提升革命文物保護級別,推動“兩彈城”舊址成功入選全國60個“紅色旅游發展典型案例”。
強化運用,發揮教育作用。我市加強和改善交通設施、研學營地功能、干部學院培訓等,將舊址打造成集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廉政教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教育陣地。近日,“兩彈一星”梓潼紀念館被授予川港澳臺青少年交流基地;投資1500余萬元,制作電視宣傳片《生如夏花》、大型話劇《國魂》等文藝產品6個,推出紅色旅游紀念品60種,形成中小學生讀物、活動課程等教育課程10余個,持續擦亮叫響“兩彈城”紅色名片。(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郭若雪)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