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種樹時一定要注意,不要把樹栽到線路保護區內。”3月24日,在綿陽市安州區花荄鎮九合村,“電管家”蔣仁貴與九合村黨委副書記、“網協員”卿官松,就近期在森林輸配電線路火災隱患整治中遇到的情況與村民進行分享,提醒村民們在植樹時要注意對電力線路通道的保護,避免樹木長高后侵占電力通道。
國網綿陽供電公司按照政府主導、企業推動、改革創新、服務前移的原則,開展村網共建試點,由政府選派村干部擔任“網協員”,擴展服務內涵外延。近期,天氣漸暖,草長鶯飛,山區森林防火工作進入高風險期,各地“網協員”發揮屬地優勢,與“電管家”共同做好沿線居民電力設施保護及防火宣傳,形成聯防聯控良好局面。
網協員與電管家一道巡查電網安全
多方溝通清障工作更加順暢
3月16日晚9時許,結束一天的通道清理工作后,國網綿陽供電公司安州桑棗供電服務站站長周立金在辦公室整理當天的工作臺賬。這時值班電話響起,一個好消息讓忙碌一天的他露出會心的笑容:原來,在“網協員”王健的努力協調下,千佛鎮千佛村村民王世美松了口,同意供電公司將自家的7棵白果樹進行清理,因為這7棵樹影響到10千伏曉林線香山支線騎牛村5、6組分支線的運行。
時間回到2月初,桑棗服務站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視中發現,王世美家的7棵白果樹生長在10千伏曉林線香山支線騎牛村5、6組分支線6——8號桿之間,且距離較近,需對樹枝進行清理。服務站工作人員5次告知客戶,都遭到客戶的拒絕。
“像這樣的‘碰壁’,一直是農電工作中的‘硬骨頭’。砍樹過程中經常會有一些阻礙,以往鄉鎮沒有專門的職能部門協調處理,只能靠電力員工自己去協調,在沒有熟人的村鎮,協調起來相當困難。”從事農電工作十余年,周立金感慨頗深,特別是綿陽市村級建制調整后,服務站管轄戶數從16200戶增加至19360戶,加上360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積,肩上的負擔更重了。得益于“村網共建”新模式,桑棗鎮黨委政府第一時間組織各村村干部開會研究解決方案,由“網協員”出面協調,他們熟悉村情民意,同老百姓聯系緊密,更能及時反饋老百姓的訴求。
不止于此,國網綿陽供電公司邀請相關方參與“群眾護線·團結治網”等活動,暢通溝通渠道,共同維護線路安全穩定運行環境。“電管家”定期參加鄉鎮和村社的工作會議,進一步了解產業發展、用電保障需求等情況,在提升服務精準度的同時,拉近與客戶的距離。截至目前,國網綿陽供電公司已在游仙、安州、鹽亭境內8個鄉鎮114個村和社區設置“網協員”,他們作為“電管家”的助手,為村民提供實實在在的用電便捷服務。
黨員帶頭劃分“責任田”激發內生動力
3月19日,國家電網四川電力連心橋(綿陽新橋)共產黨員服務隊支部聯合新橋鎮復興社區黨支部,完成對新橋鎮復興社區和10千伏新街線復興村支線清障工作,并走村入戶向村民宣傳電力防火注意事項。
將黨員服務隊的服務觸角延伸到廣大農村地區,國網綿陽供電公司供電服務站(所)成立47支共產黨員服務隊支隊,組織支隊與轄區村社結對共建,邀請“網協員”等村組干部參與通道清理,既能提高全員思想認識,又能進一步準確掌握樹竹產權所有人姓名、樹木類別、數量等細節,針對每個隱患點的不同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理方案。
無獨有偶,今年,政府將防山火工作列為評分指標,每個月對每個村、鎮防山火工作進行評價和總結,這讓“網協員”提高了參與度。千佛鎮東益村文書、“網協員”肖文興就是其中一位。作為土生土長的千佛鎮人,他見證了農村電力“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特別是2016年,千佛鎮成為國家電網的供區后,電壓質量、安全用電、服務質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他看來,自己享受到電帶來的美好生活,就沒有理由不協助供電公司做好通道清理。擔任“網協員”后,他主動學習相關政策法規和電力安全知識,每逢村社開會就主動跟村民普及。
對于工作在一線的國家電網四川電力(綿陽桑棗)連心橋共產黨員服務隊支隊隊員潘孝富來說,最直接的感受,是有了“網協員”肖文興的協助,日前自己所轄范圍指標綜合排名進入前段。潘孝富所在的共產黨員服務隊支隊共有10名隊員,劃分4個“紅色責任田”,由黨員帶頭,負責片區包干,量化通道清理和防火工作指標,其他“電管家”看到潘孝富的工作成績,也紛紛效仿。
據了解,國網綿陽供電公司后續還將以“榮譽隊員”的方式,將優秀“網協員”、村社干部吸納進支隊,進一步密切公司與政府、群眾之間的紐帶聯系。
?。ㄓ嗑╉?張莉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胥江 文/圖)
編輯:譚鵬